猫狗能不能吃从来都是引战话题,但没想到的是,有一天连鸭子都会参与到这个话题中来。
No:1 壹
开宗明义,宠物当然是不能吃的,其恶劣程度甚至在捕食野味之上。野生动物或许还有一定的食用价值,尤其对生活在文明程度较低地区的人们来说,不失为一件改善饭碗的事情。
食用宠物不同,这种野蛮的行为,是对人类感情的漠视,和文明的极大倒退。
但什么叫宠物,却是一件值得仔细定义的事情。
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,杂食的灵长类并不是一种热爱和平,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物。偷鸟蛋、刨树根,成群结队对身边其他动物发动攻击。正是灵长类对自然无休止破坏和索取的本性,成就了如今人类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。
从古猿开始,人与其他动物的共生就是功利的。要么是豢养关系,给予食物、帮助繁殖,最终的目的是食其肉蛋奶、寝其皮毛。典型的是猪、羊和鸡。
要么是工具关系,用特殊的方式驯化动物,以其技能和力气帮助生产。典型的是用于农耕的牛、用于畜牧和狩猎的狗、用于出行和战斗的马。
要么是共生关系,动物主动进入人类聚居区,寻求庇护和食物,作为代价,帮助人类做一些诸如驱赶蚊蝇、抓捕鼠蚁的事情。典型的是猫。
是的,人和自然的相处模式,最初有且只有这三种。而第四种模式,也就是不求回报,受人全心照顾的宠物,它的历史要比你想象的短得多。
No:2 贰
早在古埃及的神庙中,就出现了守护法老的木乃伊和面具。但在所有当时的壁画和雕塑里,并没有宠物猫盘卧在法老脚边的或膝上的形象。相反,大多是威风凛凛蹲踞姿态的猫。
同时,根据埃及猫骨骼化石的发掘结果,证明了家猫进入人类社会,与尼罗河流域人类步入农耕是同时的。这印证了古埃及时代,猫更多地作为帮人们守护谷仓的神明供奉,而不是法老们的膝上玩物。把它们带入坟墓,也是法老们希望猫能够守护他们死后巨额的财产。
到了罗马时期,多元文明的包容让更多动物出现在人类的城市里。包括来自农耕文明埃及的猫、来自航海文明迦太基的鹰、来自凯尔特和日耳曼等“蛮族”的战马和猎犬,以及大量底层“耍戏人”豢养的猴子和蛇。
但本质上,它们都是帮助人完成某些工作的工具,而非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宠物。
这一点上,中国上古时期豢养用于战争的名马、用于占卜和装饰的龟、用于修仙的鹤,都是工具而非宠物,这与同时期西方的逻辑是一样的。
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,与少数人手中资源和权力的进一步集中有关。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想用重金,购买别人家养来吃的白鹅,作用只是让自己赏心悦目;而唐朝的绘画里出现的拂菻犬,是同时期拜占庭帝国贵族选育的外形可爱性格温驯的品种。
在能吃饱、穿暖,生活条件优渥,生活物资充足无虞的情况下,把原本当作工具,或者共生状态的动物,选育得外形更美观一点,用来愉悦主人的精神。这个过程,事实上折射了人内心深处的欲望与自私。
所以,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,豢养宠物是少数衣食富裕阶层的特权。在18世纪初以前西方的绘画里,与宠物猫狗在一起的人物被描绘得表情轻浮放荡,衣着装扮夸张;而同时期中国绘画中,集中表现作为宠物的花鸟、金鱼,则最常见诸于宫廷画派,“在野”的文人画家推崇的是山水人物,并不屑于创作宠物的样子。
改变从19世纪,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。社会的工业分工,与大航海攫取的大量财富,让欧洲一跃成为世界财富中心。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、物质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。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宠物,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,走进西方家家户户。这从当时的绘画作品中也能表现出来。
通过殖民和文化输出,全民宠物的风气逐渐传向东方。“狼心狗肺”“狗仗人势”这些贬义成语,被“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”所取代。
这是经济和技术落后的时代,被动接受强势文化的,令人无可奈何的现象。
No:3 叁
但从另一方面解读,宠物的世俗化,也是整个社会迈入工业化,经济与文明达到新高度的标志。
在与人类共生的动物中,满足食物需求和功能需求的家禽、家畜,和满足精神需求的宠物,从品种、习性、外观方方面面被区分开来。即便是同一种生物,也会随着选中、育种方向的不同,分道扬镳,形成很大的差异。
比如狗,食用狗肉不代表野蛮,拒绝狗肉也不一定代表文明。即便如蒙古这样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国家,狗都是被全民族禁食的,这并不是蒙古人有多么大的慈悲善心,而是他们眼中的狗,是帮助人类管理羊群的帮手,是工具——吃蒙古人的狗肉,就像吃中国渔民的鸬鹚一样,这是要毁了吃饭家伙。
相反,中国很多发达地区,依然有吃狗肉的习惯。这也不代表我们野蛮,而是农耕文明数千年传承以来,狗的定位和猪一样,是拿人类不吃的零碎食材喂养,当成生活废料充分利用,最后宰杀取肉的食物。“肉狗”“菜狗”这些称呼,说明了吃狗肉这件事在中国并非茹毛饮血野蛮不堪的行为。
真正野蛮的是,有人分不清食物、工具和宠物三者之间的区别,拿西方引进的放牧用狗、家养宠物狗当食物吃。殊不知,经过几百年的培育分流,肉用狗,和工具狗、宠物狗,在肉质、味道和营养成分上,已经有了天壤之别。味道不好、可食用部分少还是其次,宠物狗体内抗生素、重金属残留等方面,也有着远远大于肉狗的风险。
No:4 肆
被河南大妈盗走并吃掉的柯尔鸭是另一个例子,这种来自荷兰,样子雪白、体型小巧的宠物鸭,在200年前也是工具。
它的主要作用,是帮助猎人打猎。
猎人利用柯尔鸭高音调的叫声,吸引别的野鸭进入猎枪射程范围内,或者把训练有素的柯尔鸭,放在预先设置好的陷阱里。
是不是很类似猎犬的作用?
20世纪后,野外打猎逐渐变少,柯尔鸭被当作宠物,进一步选育得更加小巧。最小只有700克,只有普通肉鸭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。
这种宠物鸭,其实肉制不肥美、也并不好吃。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,柯尔鸭已经做了很大的妥协。但总有这样反智、返祖的人,当便宜捡回家食用,秉承“蚊子腿再小也是肉”的“美德”。
这固然与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有关,更与某些人拍脑袋的“一刀切”有关:所有种类的狗都不能吃,那么既然鸭子可以吃,又为啥要分种类呢?
自然科学已经被纳入义务教育很多年,但首先,是不是应该先教会孩子们,哪些是食物、哪些是野生动物、哪些是工具动物、哪些是宠物呢?